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产业调整,使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种什么养什么。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养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比如我区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减少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控制肉羊饲养量,提高肉牛、奶牛养殖量等,就是结构性改革。二是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从整个社会需求看,高中低档农产品都有需求,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多地追求安全、口味和健康,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农业发展逐步突破时空和人力资源分布限制,催生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些新产业新业态。而且从农民增收渠道看,单纯依靠种养业,路子会越走越窄,必须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提供生态产品。要从单纯追求产量、大水大肥不可持续的粗放模式中转变出来,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生态环境改善了,又能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问题导向,也是现实需要。一是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从供给侧发力,但要从需求侧考虑,要着眼于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从31.2%下降到30.6%,但城乡居民食品支出的绝对值却分别从5570.7元和2554.4元上升到6359.7元和3048元,说明现在人们不再单纯追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比如枸杞,过去人们比较关注色泽、大小,现在更关注农残、营养成分;比如羊肉,过去有得吃就行,现在更注重口味。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发展目标看,都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关键,适合市场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题中之义。从范围大小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强调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种类和品质;农业现代化则涉及生产方式、管理方法、营销体系等各方面。从发展阶段看,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现阶段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供需匹配方面,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重点。三是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手段,从选择农产品种类看,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养什么;从提高农产品品质看,目的是通过高品质占领高端市场,实现高效益;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看,也是为了拉长产业链,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的各个环节都受益;从保护提升农业生态功能看,就是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最终目的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实现农村宜居宜业的需要。宜居是指农村在生活便利性、舒适性上与城市差别不大,甚至优于城市。按照大陆型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律判断,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就会大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后才会出现逆城镇化。2015年底,我区城镇化率是55.2%,按照每年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计算,15-20年后将达到70%,之后可能出现逆城镇化,即使不出现逆城镇化,仍有30%左右的人口留在农村。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顺应趋势变化,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供排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要尽量一步到位。宜业不单指农业生产,与就业创业有关的通讯网络、交通等也要配套到位。另外,结合农村生活节奏慢、田园风光美、生活成本低的优势,就能更好地实现宜居宜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战略选择,要从市场和政府两端发力。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作用。所谓龙头企业,是指产品直接面向餐桌或厨房等终端市场的企业。比如肉牛产业,有从事繁育的、育肥的、屠宰的,但只有把牛肉做成品牌送上厨房或餐桌的分割加工企业才是龙头企业。之所以要靠龙头企业,主要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生产优质产品,产品质量体现在终端产品上,只有处在生产链终端的龙头企业才具备控制终端产品质量的条件和能力。因而龙头企业不仅要严格控制自身加工环节,还要控制产业链条上其他环节的产品质量,这样才能确保终端产品的味道和品质始终如一,产品才有辨识度、形成品牌。关于如何打造品牌,自治区“1号文件”明确提出,区域品牌靠政府,比如中宁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盐池滩羊、六盘山肉牛等,但这些体现的是产地优势,不是商业品牌,商业品牌体现的是内在质量,主要靠企业来打造。现在有些企业为了控制产品质量,自己建生产基地,这种做法虽然可行,但投入较高,带动作用也不明显。可以探索与种养专业大户以至普通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品种、技术指导等服务,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按订单合同收购,这样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农民可以增收。
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比如盐池滩羊养殖区要向盐池、同心、海原一带集中,其他地区不具备产地优势;普通育肥肉羊要向沿黄灌区两侧集中,利用荒沙地建育肥场;肉牛则要向南部山区集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支持对象上,不仅要支持“龙头”,也要支持“龙身”“龙尾”,而且支持要有利于形成竞争,让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自由竞争,防止形成垄断,使市场长期保持活力。在支持目标上,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不能与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建立联结机制,就不支持或减小支持力度。比如牛肉分割加工企业,可以整合规模育肥场,再通过育肥场整合养殖户,为其提供标准化养殖、防疫、饲喂技术,并统一收购屠宰加工,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形成利益链。在支持方式上,要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支持多少不仅看企业的效益、规模,还要看能带动形成多长的利益链、带动多少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要重视对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户的支持,在财政拨款渠道不变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就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提出建议,与农牧部门相互印证,目的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的小生产和企业的大产业链紧密相连,从而达到防范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来源:宁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