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市场已成为全球乳业最受关注的市场之一,毕马威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2015中国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的报告,对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以下几点预测:
1. 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未来中长期还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每增长1%,大约带动乳品消费量增加0.8%,而近几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都超过10%,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其中,农村市场的乳制品空间更大。
2. 相较于奶粉,液体乳更值得关注
虽然中国对二胎政策的逐渐宽松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婴幼儿数量的增长,但奶粉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在产能供给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未来奶粉行业的拉锯战、价格战可能成为常态,再加上更为严格的监管,奶粉市场整体成长空间并不乐观。
尼尔森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奶粉销售额虽有4%的增长,但销售量下降了7%。液体乳市场则有望伴随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的提升而继续稳步增长。
3. 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速度
巴氏奶的低温杀菌方法更大程度上保持了生鲜乳的蛋白活性,口感上也更新鲜,但由于中国奶源地域分布原因,加上巴氏奶保质期短、需冷链储存运输和中国人饮食习惯等问题,巴氏奶在中国发展一直不快。中国液态奶的品种结构,UHT奶的市场占有率大于80%,巴氏奶小于20%,该比例几乎是全球消费份额的“颠倒”。
未来,中国液体乳市场常温奶占主体地位的格局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伴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成熟(牧场的发展及冷链体系的完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预期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尤其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巴氏奶的市场比例将越来越大。
4. 中国的集约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和牧场建设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2014年,中国不少省市出现“卖奶难”和“倒奶”现象,一些北方主产区形势更为严峻,尤其是散户和部分不规范和养殖水平低的养殖小区。根本的原因就是供应不稳定,目前国内大部分原奶还都是由广大散户奶农供应的,即便是在中国奶业第一大区内蒙古,其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在2013年也才刚刚超过50%。
中国需要集约化的奶牛养殖,未来大批小养殖场特别是散户退出中国奶牛养殖的历史舞台将成必然趋势。
对于中国乳企而言,无论是选择“大而全”还是选择“小而精”模式,关键环节都是奶源,未来几年中国的奶牛养殖、牧场建设也必须得到迅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未来几年中国的饲草种植和奶牛饲养技术也必须得到迅速的发展。如果中国的大型集约化牧场希望在持续产奶量和牛群健康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则饲草种植以及奶牛饲养技术(特别是饲料配方及配套供料系统)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5. 液体乳领域面临着进口奶的冲击
中国液体乳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在吸引众多进口奶的进入,近年来中国一二线城市超市货柜上进口液态奶数量大幅增加。目前进口常温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已有27个,品牌多达近100个。从数量上看,自2010-2013年的4年时间内,进口液体乳累计增幅高达800%。2014年1到10月份液体乳进口量已达20万吨。尽管占比仍不值一提,但进口奶每年的增幅巨大,同时,进口奶主要冲击到了中国的高端液体乳市场,而这部分业务是中国乳企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中国高端液体乳市场总量约为200万吨。
在奶粉市场,中国已被国外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乳制品企业主要依靠液体乳,特别是高端液体乳的高额利润,维持行业的盈利水平,如果价格低廉的国外液态奶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冲击中国乳制品加工业,进而冲击整个产业链。
6.电商的发展带来乳品市场渠道转型的挑战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正悄然的改变着乳品行业的销售渠道。以液体乳领域为例,进口液体乳(主要为常温奶)正是依靠着各大电商渠道而快速进入了中国市场,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在推广进口奶时更多是采用“要规模不要利润”的模式,以较低的价格冲击市场,改变着传统乳企以往的渠道培育模式。
对于奶粉市场而言,网络销售的模式一直存在,现在更是发展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渠道。据尼尔森数据表明,电商渠道年复一年的增长趋势已经影响到了产品的线下销售渠道,以2014年1月份婴幼儿奶粉的销售为例,电子商务渠道销售额增幅高达50%,而同期零售渠道则出现下降4%,母婴渠道增幅为15%。电商平台的壮大确实为各大乳企带来了渠道转型的挑战。
关于中国乳制品市场未来的预测虽仅是预测,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乳业市场正向着更好、更壮大发展,而中国乳企也正顺应发展趋势,步步向前!
|